总是喜欢在心情不好时想写点东西,没买电脑之前去网吧写,没钱去网吧时就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的敲。在网吧时总是一开机就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,把声音开到最大,挂上喜欢的游戏,桌上放着一杯咖啡奶茶或者一瓶和其正。因为咖啡可以清醒思绪,诛仙可以让你远离现实,音乐可以让人心旷神怡,和其正可以帮你清清火气。而现在唯独借散步以消除烦恼。
很少写东西,所以写出的文字就会很乱,所以经常选择心烦意乱的时候去写,因为这样才能掩盖自己的文学功底,让大家以为只有心太乱才能写得出这么乱的文字来。
经常写着写着就找不到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绪,所以常常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加上一句“未完待续”。
还是咖啡奶茶,还是一首《配角》,还是最熟悉的角落,还是一个人。静静的,只有大自然的声音,只有自己心跳的声音。学着鲁迅当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场景,靠在一棵老槐树下等落叶飘下来,宛平姑娘自然是思恋鲁迅的,落叶自然飘满一地。但我不是期望“宛平姑娘”的思恋,我希望飘落的是一颗悬而未决的心。这么久以来,我都搞不懂我是在欺骗自己还是欺骗别人,总之,我坏了,坏得连我都不认识了自己,我是一个十足的坏蛋,大大的坏。而我,从来没有反省过,在别人眼里还算得上安分,但我自知是一个罪人,直到我被删除,我才意识到这一点。想弥补,大约是没这个机会了,是我心胸狭隘,是我小肚鸡肠,是我没有学会包容。
大家都要考研,就在心里没有底气的说:考研又能怎样,出来了还不是照样为我们这些人打工。讨厌官场黑暗,却也装模作样的买了一本公共基础知识来安慰自己。不想当老师,却在报普通话时比谁都要心急;不想考研,却总是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地浏览各大高校的网页。我想,人之所以平凡大概也因为如此吧,从众注定只能平凡一生,但又打不开这把传统观念的枷锁。与朋友聊到创业时说:要是毕业能够在街边开个小门面白手起家其实也不错,但真要这样做的话父母绝对骂死,因为在他们观念里只有找份工作才会给他们争面子,即便工资低的可怜。是父母观念传统还是我们无法摆脱传统观念?
真正喜欢的东西要么半途而废,要么学而不精;不喜欢的东西却又不得不跟随大众。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,我想是吧!
每天至少要听十遍顾海滨的《配角》,但到现在还哼不来几句;学了几年的吉他,如今仍然弹不来几首像样的曲子; 上文学鉴赏的老师给我们虚构了一个美妙的看《边城》的场景,一下课就兴致勃勃的去图书馆把《边城》借回来,然而十一点半了却还没有翻过一页。浮躁的心到底何时才能宁静?不知为何,练吉他是总是害怕断弦,或许断弦本来就代表着一种忧伤吧!琴弦断了尚可接上,心弦断了,谁来给接?《老男孩》的前奏一直扫得很乱,都没兴趣再学了,以其说是技术不到家,不如说是心太乱太浮躁,扫不出干净的曲调。答应谁谁而学《小情歌》,如今尚未学会,就曲终人散了,似乎永远没有理由再学这首歌,更没机会再奏它与谁听了。
借用YOYO小姑娘的一句话,应该不会侵犯版权吧?“忘记一个人需要两个条件,时间足够长,新欢足够好”。不放弃、优秀了,就真的ok了吗?唉!,还是觉得有道理,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,因此,努力吧。
平均分75得了最后名,朋友不信,但确是事实。是上天在敲警钟警示自己走错了还是在考验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?曾经说过:尽管我知道成功率只有10%,但不去尝试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。而如今有点动摇了,是自己无法坚持还是没人支持?或者从一开始我就错了,不该盲目决定一件事情。总之,我退步了,以前是靠一个月赚500来还债,现在是靠一个月节约500来还债。
每次出来散步,都只是一个人,一个人很好,两只手都空闲了,可以一手拿奶茶,一手换曲子,也可以不用一副耳机塞在两个人的耳朵里,两只耳朵都塞上耳机,就听不到世俗的声音,可以完全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,什么都没有,只剩下思绪,只剩下反思。
每次出来散步,都会走得气喘嘘嘘的,或许这根本算不上散步,而是在拼命的追忆什么!
评论